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概览 >> 常务委员会 >> 调查与研究
站内检索:
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发言


日期:2015-08-28 浏览次数: 字号:[ ]

  

  7月份,在王继岗副主任带领下,我们财经工委的同志,会同研究室及市政府相关部门,对上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作了初步的调研,通过听取各区、县(市)政府汇报、座谈、企业走访等途径,特别是上午听了市政府关于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综合本次调研情况,谈三点意见:

  一、绍兴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

  上半年对绍兴经济怎么看?通过调研,对绍兴经济总的感觉是,绍兴经济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潜力依然存在:以上市企业和现代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企业,对绍兴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改变,新经济(主要指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日益显现。综合起来说,我认为绍兴经济:一是有基础,二是有支撑,三是有潜力:

  一是基础优势。绍兴经济的昨天应该说是比较辉煌的,到今天为止,经济总量绝对值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名列第9,在全省11个地市中名列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长三角城市中名列第9位,在全省也是名列第4,1—6月外贸出口绝对数还坚守住全省第4位。这些数据说明绍兴经济在新常态下尽管碰到了这样那样的坎,但平稳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尚在,底子不错。市政府及经济相关的一些职能部门都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充分肯定。

  二是支撑优势。主要是骨干龙头企业支撑明显,1-6月,全市在国内和境外主板上市公司59家,“新三板”上市挂牌18家,将要上市、准备上市的有5家。这些上市企业和将要上市企业共82家,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地市一级中名列前茅。这些公司是绍兴八大千亿级产业的龙头,是成长性较好的骨干企业,它们像82根柱子,顶天立地,支撑着绍兴经济的天,成为绍兴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这次调研给我们的感觉,上市企业、成长性好的企业如上虞的阳光照明、诸暨的菲达环保、新昌的万丰奥威等,一派繁荣景象。据上虞的同志介绍,今年上虞龙盛和闰土两家公司全年税收可超十五亿,真是难得听到这样振奋的消息。相反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能过剩的中小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随时都有倒闭关门的可能。

  三是潜力优势。主要是指新经济(即现代服务业)潜力待发。如电子商务、旅游、养生、养老、文化等产业发展较快,新的消费模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1-6月,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GDP2.2个百分点,全市实现929.4亿元。第三产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2.6%,在GDP比重中占45%。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也欣喜地看到1-6月现代服务业投资达633.8亿元,增长15.8%,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1个百分点。新的经济业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孕育着新的希望,城市经济新的潜力蓄势待发。

  二、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三大问题

  一是增速下滑。从报表数字看,全市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数据增速全省排位后移。有的指标,如财政收入,为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已经连续3个月居于全省末尾;又如外贸出口,同比下降7.7%,全省增长10%,相比之下,绍兴压力显现。我们感觉在同样的大气候下,绍兴下滑如此严重,出乎于我们的想象之外。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个别区、县(市)给我们的印象是“两高一难”,即:银行不良资产率高、政府债务高、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区域性、塌方式企业倒闭,令人担忧。

  二是风险累积。一是金融风险累积。据金融部门报表反映, 6月底,全市信贷资产不良率逐月攀升。同时涉贷出险企业持续增多,据初步统计达133家,同比增48家。二是行业产能过剩风险累积,当前绍兴某些行业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如化纤、薄膜、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按照经济规律,产能过剩率在某一行业内10-15%时会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属于良性竞争,超过30%全行业利润就会归零,如果超过40%,全行业就会无一例外地陷入崩盘的危机之中。三是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风险累积,政府的适度举债,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都有重要作用,问题是举债规模要有度,现在我们不说无度,而一届政府一届政府的举债,债务率逐年提高,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此重负的债务,只增不减,我想总有一天会尝到苦头。不仅政府债务有风险,企业债务更需重视。企业债务占GDP比重高出全国10%,处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最高区间。世界成熟经济体企业债务和GDP的比重合理区间为50%-70%,绍兴企业债务和GDP比重高于世界成熟经济体。数字分析反映出我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风险,基本结论是经济运行质量有差距、风险有担忧。一旦系统性风险爆发,对一个地区一个区域可能是毁灭性的,需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

  三是活力不足。一般来说,如果GDP增速在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下滑,将成为进入萧条期的标志,我们不说绍兴经济已经进入萧条时期,但从全市面上看,经济的景气度确实不高。从走访部分企业的情况看,一是企业家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上半年好项目、大项目、可圈可点的好的工业项目真的不多,这将给今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劲不足。据经信委介绍,工业投资同比减少6.1%,1-6月,只完成年度目标36.9%。二是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应该说经济增速放缓已持续了3、4年,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严重不足。一方面,近年来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另一方面,社会和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国际是这样,国内也是这样。中央一再强调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其实在某一企业做起来还是挺难的,市场需求长期不振,必将导致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时间长了,扛不住,就倒下了。三是政府服务和保障也大打折扣,原因很简单,政府保障能力严重弱化:①资源供给受阻,如土地受用地指标限止;②政策受财力限制乏力,财政出的政策,可能好多都是画饼充饥,很难兑现落实;③干部担当、担责精神由于多种原因也在弱化。这样一来,市场拉力不足、企业家投资动力不足、政府服务实力不足,自然经济就失去了活力。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三条建议

  可以肯定,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仍在复苏的通道中徘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企业经营困难。因此绍兴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压力和困难仍然很大很多。在新常态下,我们面对发展成长的烦恼、结构调整的阵痛、转型升级的压力,建议政府在以下三方面精准发力,沉着应对:

  一是重抓改革。改革是绍兴经济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通过改革,重树干部、企业、社会的发展信心,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经济、领导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建议要通过实施三大改革,调动好三个积极性。首先要改革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达到干净和干事、廉政和勤政的有机统一;其次是改革社会事业发展中的投融资体制,达到政府监管和社会投资的有机统一;再次是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做优做强做大的目的。实施好三大改革,解决好三个积极性,一个是干部积极性、一个是企业厂长和团队积极性、一个是社会投资融资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相信绍兴经济今天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必然大大缓解,绍兴经济走势一定会更加健康。

  二是重抓本级。市直经济下滑已经到了不能再下滑的时候了,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是到了该重抓的时候。今年1-6月,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看,新昌增10.1%,柯桥8%,上虞7.3%,诸暨3.6%,嵊州3.4%,市级-5.7%,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是谁拖累了全市的增长,是市本级。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市级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市平均,市本级投资、消费、出口三项主要指标分别低于全市2.2个、9.8个和11.7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低迷影响收入,三是跨年度税款的影响等等。说实在的,各区、县(市)的指标,各区、县(市)自己在抓,你市里出不了多少力,市本级经济拖后腿,变成了“灯下黑”,真是有点难看,市本级经济上不去,不但影响本级的民生和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现在其他不说,市直本级各项指标在全市后面,而且差距在拉大,无论如何我们有千条理由去解释也是苍白无力的。现在是到了重抓本级的时候了,建议政府把四大平台(开发区)做强、做优,在谋划好十三五规划的同时,把市直国有经济做强做大,把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城市新经济做强做优。

  三是重抓投资。从目前情况看,绍兴经济后劲不足、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不多,在有效投资上,这几年一方面数字好听,全省第一第二;另一方面,这么多投资下去,对绍兴经济的拉动也不是很明显。我们不说数字造假,但人们对于投资数量的真实性的确有点不理解。前段时间,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全国增速最高的城市是重庆,经济增速在双位数,半年度公布的数字增长在11%左右,我们应该好好借鉴人家的做法。下半年在重抓投资方面,个人认为还是要把“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发挥好,突出开发区这个主战场。一是积极扩大投资,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相关政策。二是要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以制度和政策大力培育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等消费热点,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三是优化招商引资手段,努力寻求政府招商、市场招商、企业招商和项目招商的最佳结合点,再上几个牵动绍兴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提到项目,我们认为绍兴古城建设就是发展绍兴旅游产业、城市经济的一个好项目、大项目。绍兴这座古老的城市,如何让她在经济新常态下焕发出青春活力?我们认为,要千方百计聚集人气,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者、以广阔的创业平台吸引创业者、以宜居的居住空间吸引外来者、以独特的生态旅游吸引旅游者、以厚重的文化吸引观光者,通过聚集国际国内人气、汇聚商气、增加财气。要围绕古城“美起来、热起来、富起来”的目标,按照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结合绍兴古城的内涵、功能、特色,近学乌镇、远学云南丽江,在重建生态中、重构产业和重建水城中把古城规划好、建设好!这是一件关系到绍兴长远发展,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一件大事。这是对绍兴执政者智慧的一场大考,也是对我们干部群众的一场大考,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各界人士认真地思考和把握。(本文刊发时,略有删节)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夏能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