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园地 >> 代表进行时
站内检索:
代表委员聚焦“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


日期:2015-02-07 浏览次数: 字号:[ ]

  “人最关键的需要,一个是呼吸的空气,一个是吃的食物,一个是喝的水。这些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这是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说的一番话。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中第七件是全面整治规范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完成农贸市场改造20家以上……“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监管部门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安心?与会代表委员畅谈了自己的思考。

  柯桥区无证小餐饮

  占三分之二

  “柯桥区现有小餐饮2794家,其中无证小餐饮占65%,近三分之二。无证小餐饮的大量存在,不仅成为食品安全的一个隐患,也成了居民投诉的一个热点。”市政协委员骆学新说,这些小餐饮指的是小吃店、小快餐店、小农家乐、早餐店、夜宵店等。

  骆学新委员是名中医,去年他参与了农工党柯桥区总支对该区小餐饮的一个调研,调研中发现“小餐饮”存在着无证者多、污染重等问题。在今年两会上,他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小餐饮监管的建议》。

  为何会出现这么多无证小餐饮?骆学新委员认为最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经营面积标准偏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0年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中,对发证要求是: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事实上,众多小餐饮的加工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甚至更小,达不到许可发证的前置要求,导致小餐饮新店领不出证,老店到期换不了证,但是市场又有需求,于是无证小餐饮“顽强”地生存着。

  二是,环评限制。目前柯桥区的无证小餐饮中,有近半是因为环评不过关而无证。根据柯桥区的有关规定,在该区域开餐饮店必须先通过环评许可,但是有的小餐饮开在商住楼或者“住改商”楼,环评无法通过,也就无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而且,餐饮环评程序繁杂,需要多个部门审批,历时长费用高,有小餐饮店“谈环评色变”。

  食品添加剂和

  防腐剂是个问题

  市人大代表阮国海从事食品生产已经10多年,作为一名从业者,阮国海代表认为,当前食品行业存在两大公害——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

  曾有媒体报道:一个苹果能榨多少果汁?四扎!而一个西瓜,能榨二十多扎!为何如此多扎还能有那么浓的果味?就是因为里面有20多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而产生的,它加快了食品工业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企业违法或违规使用。面包、蛋糕越来越美味,食品的颜色越来越鲜亮,有可能食品添加剂过量了;还有食品的保质期很长,这说明添加的防腐剂多。”阮国海代表认为。

  阮国海代表不讳言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难度有点大,由于目前食品添加剂品种多,研究者也很难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不该添加的东西被用在了食物中,也不知道加进去的到底是什么。而目前关于食品添加剂与疾病相关度的研究还很有限。 

  “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比如抽样检测,能否开着流动检测车直接检测,而不是提前告知,因为提前告知,个别企业会有所准备,也就失去了食品检测的意义。”阮国海代表建议,对检测结果好的单位应予以表扬和奖励,差的单位予以曝光处罚。

  监管就是要“蛮拼”的

  市人大代表王姿琴认为,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关心。作为绍兴市“菜篮子”工程的绍兴市蔬菜批发市场现在还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虽然在这几年里,市场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风波,但这个蔬菜批发环节还是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隐患。她建议市蔬菜批发市场也应收归国有,政府从体制上保障食品更加安全,市场调节更为稳妥,市民“菜篮子”更加轻松。

  市政协委员鞠丽霞在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工作,她告诉记者,目前省里已经下发了“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7)(征求意见稿),待到省里正式发文后,市里将统一部署这项工作。

  征求意见稿明确,“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是: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小摊贩、农贸市场为整治重点,从主体规范和日常监管规范着手,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档案和属地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农贸市场举办者和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以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检测能力体系建设、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措施,保障农贸市场食品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