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消失,永远失去
两位大娘,并排坐在桥头,淳朴的脸庞映衬着身后的古桥,这幅照片摄自柯桥区稽东镇裘村,取名《老村桥头》,在网上流传甚广。不过在市人大代表顾永水看来,这样的场景在裘村并不稀罕。裘村位于会稽山腹地,粉墙黛瓦,古风盎然。
据《裘氏宗谱》记载,裘村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有三官庙、新祠堂、镇东桥、炫西桥,以及诸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台门、古井,等等。抗战时期,绍兴沦陷,当时的绍兴县政府迁居裘村达三年之久,裘村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历史古迹。
顾永水代表出生生长在裘村,他认为,政府对裘村的古建筑也在实施保护,譬如建于1867年的裘村三官庙已修缮一新……只是,与众多古村落一般,裘村的一些老宅因无人修缮坍塌,还有的因火灾而毁坏,总之,裘村的古建筑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同时关注古村落保护的还有市政协委员何国门。来自新昌的何国门委员现从事书画创作,在若干年前,他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古村落发烧友。他行走在新昌的山山水水间,看到一些古村落的老宅人去楼空、破败不堪,无比惋惜——“城市拥堵厉害、污染严重,城里人开始向往回归乡野,但蓦地发现家已经回不去了!”他说。
“再不好好保护古村落的话,一旦消失,永远失去。”市人大代表、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村支部书记林金仁告诉记者,外婆坑村是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距今有360年历史。
外婆坑村的民宅,多有50年以上的历史,房子的墙或者是小石块垒成,或者是黄泥土夯成,没有一间是用水泥加砖砌成的,这与曾经的外婆坑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有关。“万万没想到,这些‘落后’的老宅现在成了村里的宝贝,每年有六七万游客远道而来参观古民宅。”林金仁代表说。
古宅为何会速朽
2013年,中央曾经提出城镇化发展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什么是乡愁?古村落、老宅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何国门委员说。
中国城市房价高企,而农村老房子却越来越不值钱,为什么?“这与现行政策——农村老房子不能自由流通买卖有关,市场价值的缺失,导致一些乡村的老房子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何国门委员认为。
“目前居住在裘村老宅里的多是些家境清贫的老人,他们没有钱去修缮老宅,只能任其衰败,要保护古宅,政府必须帮一把。”顾永水代表说。
在林金仁代表看来,外婆坑村的古村落保护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村民的意识问题,村里的部分年轻村民,对要不要保护古宅有过犹豫,有的说老宅“光线太差,再怎么修缮也是个破房子”,他们向往城里的房子。他就多次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城里的房子一个模样,我们村里的房子才叫别致,所以有那么多上海、宁波、温州等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这是发展外婆坑乡村游的主要载体呀。”现在全村500多人基本达成共识,对古民宅进行修缮,而不是拆了重建。
政府保护与民间
认养认护双管齐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做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但我认为,要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应该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林金仁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