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出生的何伟炎,从 1984年部队退伍回村进入村属晶塔化纤织造厂当一个普通工人,逐步成为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村党总支副书记。2003年3月换届时,全村130多名党员推选他担任村党委书记。 “一定要全面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建设为民服务的体系,彻底改变塔山村的面貌,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团结、和谐、发展的新塔山。”当时何伟炎这样向全村承诺。
为了村级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建立完善村民服务体系,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用改革、改造的精神,狠抓落实,敢于碰硬。通过三年努力,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全面建立与改善村民服务体系,提高为村民服务的质量是何伟炎上任后所抓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在他的倡导下,塔山村成立了全市首个村民服务中心,推行了村务管理系统化,制定出《村务管理规定》,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后出台了村民福利、养保医保等制度。自2003年至今,每年为全村300多位退休村民增加退休金,从原来的每月200—300元增加到人均1400余元;全村医保养保等五大保险实现全覆盖;村退休与社保接轨,已经有100多人享受社保退休待遇。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何伟炎书记的中心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盘活集体资产和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使三产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塔山宾馆、新隆大酒店等企业相继开业;塔山实业总公司通过竞拍以1.03亿元拍得稽山路2号的开发权,并获得了上千万元的收益。塔山村连续多年被越城区命名为三产强村。对村属集体企业进行全面调整改革,将竹木市场、满天红市场、再就业市场合并为市场有限公司,将渔场、蔬菜示范场等合并为农业物业有限公司,每年为集体增收节资达400余万元,村级集体总收入从原来的900多万元增加到近2000万元。
何伟炎是绍兴市第六、七届人大代表,他感到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在完成村党委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没有忘记履行代表职务。他牢记人大代表身份,积极参政议政,关心民生实事,结合工作实际调查研究,撰写代表建议,先后向市人大提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的建议》、《关于完善失土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管理的建议》、《关于探索城中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的建议》等有较高质量的建议,有的还成为市领导重点督办建议,受到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