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2岁的俞春国担任新昌县沙溪镇上董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他坚持“强班子、抓发展、办实事”的工作方针,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这个离县城45公里的偏远山村,由原先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先进村,并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省级文明村、省科普示范村、市“五好”基层组织、市级生态村……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为民好书记、绍兴市劳动模范、“感动新昌”十佳道德模范和县优秀共产党员等。
沙溪镇董村村是由原先的上董村、下董村、外泄下、里泄下及上居坑五个行政村撤并而成的。行政村调整后,为确保新班子的正常运行,俞春国从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抓起,通过加强思想沟通,切实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新村的归属感,增强了新村干部之间的认同感。2005年,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指导下,董村村制订了《董村典章》。典章分八章二十四条,内容涵盖了村级组织职责、村务决策、村务管理、村务监督、责任追究和村规民约等,典章以全体村民代表、党员表决形式通过。这部乡村典章的施行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班子的运行制度,保证了把实事工程办实、办好,让群众放心、满意。
为让村民尽快富起来,俞春国带领村一班子人积极做好本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董村村民早就知道山下有花岗岩,但不知道成色如何,更不知道如何开发这片资源。2001年6月,俞春国拿着花岗岩样品去省里鉴定,“极具开发价值”的结论让他兴奋不已,立即联合8名村干部合伙成立了村花岗岩厂,面临一没资金二无市场,俞春国大胆迈出了合作开发的路子,几经推荐和磋商,山东永泉石材有限公司对“沙溪红”花岗岩产生兴趣,并投资1000余万元在董村建成了3个矿区、6条成品生产线。随着几年的经营发展,董村的“沙溪红”花岗岩产品不但在宁波、上海等地石材市场小有名气,还进入了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目前,董村花岗岩年产值达1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近50万元,花岗岩成为名副其实的在山里挖出的“金石板”。
在发展花岗岩产业的同时,俞春园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人工种植杨桐柃木,至今已相继开发了种植基地2500亩,2013年全村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500万元,杨桐柃木成了村民的“金叶子”,董村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桐柃木专业村。
为让村庄美起来,村民生活充实起来,乡风文明起来,俞春国带领村两委干部订规划、抓整治、修道路,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董村村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投入义务工5000多工,完成了8千多米村道硬化;投资20万余元,新建了自来水塔,改造了全村自来水管网,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难的问题;同时又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三个农民公园。如今,已经富起来的村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全村已有500来户家庭加入到“八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有没有赌博、孝顺不孝顺、卫生不卫生,成了村民相互攀比的事。
2012年,俞春国当选绍兴市七届人大代表后,他感到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他时刻关注着农村和农民,先后就农村发展的土地指标、空心村整治、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等问题,提出多份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