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作为一个出家人,理应该以慈悲救度众生,救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发挥传播和谐社会的观念,这是我人生的追求。”绍兴市人大代表、安康寺方丈法弘大和尚出自内心地说。
法弘是绍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县佛教协会会长。经他多年努力、弘扬佛法、规范管理寺院建设、积极推进和谐寺院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大力在佛教中倡导以人为善,慈悲济世精神,做了许多慈善公益事业。
法弘既是市人大代表,又是绍兴县政协常委,他任职期间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提合理化建议。
法弘在调研中发现,社会上极个别人,利用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进一步落实,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进一步保护的愉悦景象,披着宗教外衣,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欺骗民众,聚敛钱财,甚至煽动信教群众与政府为敌危害社会稳定。对此,法弘提交了加强合法宗教场所管理和非法宗教场所的控制清理与整治的提案,提出了强化监管职能、从严打击封建迷信等邪门外道活动等建议。
法弘认为宗教关系作为当前五大社会关系之一,涉及的其实就是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慈悲济世、常行布施是践行人间佛教的重要途径。一种具足慈悲的信仰,必然来自一个和平、包容的宗教;一个弘扬慈悲济世精神的宗教,必定积极融入于国家和社会。积极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协助政府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是当前佛教首要发展任务之一。
由此,他提出了一条“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 积极融入慈善公益事业”的提案。他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佛经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佛教把普度众生、救苦救难、饶益有情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佛教徒要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慈悲济世、自利利他;关注民生、关爱社会的慈善公益活动,如赈灾济困、施医送药、修桥铺路、植树造林、捐资助学、养老助残、生命关怀、放生护生、帮助弱势群体等。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宗教工作,我一定尽力而为,为宗教工作做出自己的毕生努力”。法弘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这样说。
(文/王永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