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青 摄/周建平
今天上午,在城隍庙戏台上演的宁波曲艺专场展演,四明南词、唱新闻、宁波走书、宁波评话、蛟川走书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在传承人的精彩演绎下,吸引大批观众前来,戏台下、厢房旁,观众不时鼓掌喝彩。
宁波走书,国家级非遗项目,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曲调丰富多彩,伴奏独具特色。内容贴近生活,词句通俗易懂,且演唱简单,有说有唱,说唱并重,辅以形体动作,表演富有生活气息。用宁波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曲目有《大红袍》《绿袍》《英列传》等。当天由李素琴等表演《祝枝山观灯》。
四明南词,国家级非遗项目,俗称“宁波文书”,属弹词类。由于词章华丽和曲调优雅,四明南词为士大夫们所欣赏,一般不进入书场、茶坊,多在寿诞、喜庆的堂会上演唱。据老艺人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到宁波,并在白衣寺章状元家住过。听了宁波文书,乾隆十分赞赏,说“此乃是词,不应称书”,由此宁波文书改为四明南词。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祥源和钱后吟等表演了《玉蜻蜓·踏春》。
“唱新闻”,国家级非遗项目,又称“锣鼓书”。象山境内的唱新闻皆用象山土腔土调演唱,内容都是本地风土人情,所以又被称作“象山唱新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胜建表演了《徐福到象山》。
蛟川走书,省级非遗项目,流传于镇海及宁波城区一带,追溯渊源,迄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今天上台表演蛟川走书《杨家将之杨老令婆百岁挂帅》的是已经 93 岁高龄的省级传承人张亚琴。张亚琴是非遗传承人的典范,2004 年被市曲艺家协会评为“宁波杰出曲艺家”,2007 年被省曲艺家协会授予“蛟川走书艺术家”称号。从艺 70 余年,致力于蛟川走书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发展蛟川走书艺术形式,为蛟川走书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宁波评话,省级非遗项目,俗称“讲武书”或“单拍”,相传在宋、元时代即有艺人在“瓦舍”里“讲史”的。清道光年间,宁波城区就有供评话艺人演讲的茶馆酒楼数十处,流行面遍及浙东地区,在民间广有影响。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评话艺人有张霭林、闻才章等等,其中张霭林、张一册、张少策的一门三代人所演讲的长篇大书《水浒》最为人称道,在江浙一带享有盛誉。韩震宇上台演绎《三碗不过岗》。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
马来西亚扣留60名渔民?中使馆:已联系马方核实并派人探视
突发!法国2架飞机相撞后坠入居民区 已致5人死亡
注意!解放军将在福建古雷半岛海域进行实弹射击
杭州市教育局:初中不得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校晚自修
宁波公开通报11起典型违法用地案件
市委常委会: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年轻干部工作
为业绩增长作准备 把宁波“网店”开到海外去
雪窦山-普陀山旅游专线开通 每日2班
宁波这片教育资源紧张区域有1所小学要改扩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了 今年有啥不一样?
宁波6名黑衣男子深夜一起蹲着吃泡面 他们的身份竟是…
宁波一公司老板突然总是唉声叹气 甚至想轻生 医院检查发现……
宁波城际列车和地铁免费换乘一个月 换乘条件看这里
8天长假宁波市区商品住宅成交量是去年同期5.5倍